区委、区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夯实农村老年人口制度保障。
强化农村养老服务组织领导。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碚区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工作中的各项建设任务及责任单位,制定任务分解表和时间进度表,对标对表、打表推进。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全覆盖工作中的各项难题,确保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工作稳步推进。
提高农村老年群体高龄津贴标准。将80—89岁农村老人纳入津贴享受范围,进一步扩大享受高龄津贴人群覆盖面。适时调整农村老人高龄津贴标准,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享受25—500元高龄津贴。2020年,全区共计发放高龄津贴1050万元,有力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增强高龄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强对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定期对分散特困、失能老人入户探访慰问,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点餐式”服务;开展环境整治行动,确保老人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敞亮宜居,有效提升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生活质量。
北碚区不断健全区、街(镇)、村(居)三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实现农村老人就地养老。
区级层面,推进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建成2所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并投入运营,依托专业医疗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目前,2 所照护中心运营情况良好,共收住100余名失能特困人员,初步实现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护尽护”。
街镇层面,大力推进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敬老院提档升级、敬老院三改工作。目前已完成5个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7所敬老院提档升级改造、5所敬老院“三改”工作,基本实现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养尽养”。
村级层面,分类设置互助养老点。秉承“完成1个、验收1个、补助1个、运营1个”的基本理念推进全区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73个,初步搭建起覆盖全面、功能完善、人员到位的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
有效提高全区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是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北碚区坚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规范医疗服务,实现老人健康养老。
推动医养结合,搭建医疗服务平台。不断增强街镇敬老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全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实现全覆盖,建立起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老年人绿色通道。
坚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完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机制。镇敬老院入住老人可享受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紧急医疗救助等医疗服务,有效提升了镇敬老院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农村老人实现健康养老。
北碚区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内容,着力打造村居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互助养老模式。
开展“互助+移动”养老服务试点项目。积极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链接社会资源,通过输送服务到农村互助养老点、上门服务进家庭的方式,以9个试点村(社区)为单位,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健康关爱服务,着力于进一步提升试点区域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并为探索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内容积累经验。
依托专业力量,为农村敬老院入住老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从2017年开始,在7家福利院和敬老院实施养老服务社工项目,为老年群体开展居家照料、健康咨询、社会融入、认知与情绪疏导、休闲娱乐、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共惠及在院供养老人1100余人次。
探索“政府+社会组织+企业” 模式,创新农村养老服务内容。与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合作,共同策划“山城长益—美丽乡村公益社区”项目,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探索培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养老服务方案,切实解决老人实际问题,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增强农村老人幸福感、获得感。